我國餐飲業前景展望
根據商務部公布餐飲業發展規劃,2009-2013年間,中國餐飲業將保持年均18%的增長速度增長。連鎖餐飲作為餐飲餐飲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未來的增長主要來源,將以快于餐飲總體增長的速度發展,在可預見的未來幾年,中國餐飲即將迎來大規模的投資熱潮。在2008-2009年經濟危機的的影響下,許多行業都進入了投資的寒冬期,餐飲的投資并沒有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反而在經濟危機下卻呈現出投資放大,中國餐飲業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年營業額實現了百億元、千億元、萬億元的歷史跨越,與改革開放前夕相比,餐飲業年營業額規模增加10000億元以上,經營網點增加了400多萬個,從業人員增加了近2000萬。中國人經歷了一個 “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的歷史性變革,餐飲行業從膨脹式發展階段進入了一個有序、良性發展階段。
近年來,我國的餐飲業發展非常迅速,餐飲業營業額連續18年實現兩位數高速增長,預計未來將保持17%以上速度發展,行業發展前景看好,可以說我國正迎來一個餐飲業大發展的時期,市場潛力巨大,前景非常廣闊,長期發展趨勢良好。
據中國烹飪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
2005年,中國餐飲業零售額實現8886.8億元,同比增長17.7%,比上年凈增1336億元。
2006年,中國餐飲消費全年零售額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達到10345.5億元,同比增長16.4%,比上年凈增1458億元,連續16年實現兩位數高速增長,與改革開放初期的1978年相比增長了188倍。
2007年全國餐飲企業營業零售額累計達12352億元,同比增長19.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3.9%,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6個百分點,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貢獻率為15.7%。其中快餐業和火鍋業發展***快。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2007年中國餐飲營業額是1978年的 225倍,年平均增長率高達20.53%。
2008年零售額達15404億元,比2007年增長24.7%,連續18年保持兩位數的速度。
2009年,金融危機對餐飲業的影響逐漸顯現,1月份餐飲業零售額1625.6億元,增長21.6%,之后增長率幾乎一路下滑,但依然保持在14%以上。1—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2733億元,同比增長15.3%;全社會餐飲業零售額達到16251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4.4%,同比增長16.9%,雖然比2008年同期降低8個百分點,但仍保持高位增長。預計到2010年,中國餐飲業零售額將達到20000億元。餐飲業已經成為拉動消費、實現增長、擴大就業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日,中國飯店協會首次通過對幾千家各種模式餐飲企業的調查,發布了《2009中國餐飲企業調查報告》。
報告對各種餐飲模式盈利進行了對比,按特色餐飲、快餐、小吃、火鍋四種業態測算,就利潤率而言,特色餐飲8.76%、快餐5.2%、小吃10.4%、火鍋9.6%;就年人均勞效而言,特色餐飲202000元、快餐35985元、小吃59940元、火鍋49100元;就企業每平方米營收而言,特色餐飲14437元、快餐13960元、小吃4683元、火鍋3743元。
綜上所述,在2009年小吃利潤率***高,特色餐飲的企業年人均勞效、企業每平方米應收***高。小吃以投資小、營業場所要求不高、制作簡單、受經濟影響較小且消費人群眾多的特點,將成為2010年***易小投資者發展的餐飲經營業態。特色餐飲包括私房菜、生態園、主題餐廳、休閑餐飲等多種經營形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節奏的加快、人口流動頻繁和獵奇心理的影響,如:厲家菜、付家私廚、風波山莊、一坐一忘、蘭會所、紅太陽等呈現餐飲業發展的新思路。火鍋以一個器皿成就了一種餐飲經營形式,有別于其他餐飲的特色。火鍋花色紛呈,百鍋千味和熱鬧、隨意的飲食氛圍深受大家喜愛。近些年來快餐業的發展可謂是異軍突起,它是由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決定的,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與生活方式改善的迫切需要,是人們為適應社會經濟建設,工作與生活節奏加快,家庭服務和單位后勤服務走向社會化的必然產物。
2010年經濟危機已經進入第三個年頭,隨著人們工作節奏的加快,社會壓力的不斷增加,家庭服務和單位后勤社會化程度將進一步深化,人們將以更加務實的態度面對餐飲的社會化。特色餐飲業將更加突出其特色、商務、求新的特點,滿足人們就餐目的細化的要求;小吃行業穩固發展,地域性將被打破,讓美食美味真正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財富;火鍋這種無論初夏秋冬都被人么喜愛的美食,將迎來更廣的發展空間,同時要注意自身的創新能力、衛生條件、就餐環境;快餐隨著人類社會性的變化,職業人群的不斷增長,快餐的社會化、工業化逐步實現,用部分機械代替手工,用定量代替模糊性,用流水線作業代替個體生產,將傳統中國菜的一部分品種變為工廠化操作,生產出標準化的、感官形態符合人們審美習慣的烹飪產品或加工出適合家庭烹飪的成品、半成品。